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> 2014年第10期
编号:13127912
医学影像专业本科阶段人才的培养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5月15日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2014年第10期
     3 影像医学与临床及病理结合的重要性

    影像医学是“隔着肚皮做诊断”,存在着“同病异影、异病同影”问题。由于影像自身的限度和疾病的复杂性,使影像诊断的思维过程具有模糊性的一面。尽管影像学可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分析,甚至功能成像研究,但定性诊断仍然困难,有时还不得不依赖模糊思维进行综合判断,得出近似正确的结论[3]。定性诊断必须结合病理与临床。影像学主要依据病变组织的大体形态学改变进行判断,而病理学主要依据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诊断。细胞形态的变化必将引起组织结构和大体形态的改变,这是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基础,也是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反映。影像学检查在活体的情况下可大致界定病变组织的形态、部位、质地、大小、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结构间的关系,动态观察病变的进展情况,这是临床上其他方法解决不了的。病理学结论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送检材料是否充分、取材是否准确及是否具有代表性。微创活检技术及微创手术的开展,包括影像介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,使病理标本越来越小、越来越少、越来越碎,直接观察到完整病变组织的机会越来越少。此时就病理学而言,必须参考影像学资料才能得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[4]。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使影像、临床和病理三者关系更加密切,许多疾病的诊断,尤其骨关节,必须强调影像、病理和临床三结合[5-6]。在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,影像、病理和临床三结合的读片会已被列入常规。认识影像、病理和临床的密切关系及相互结合的重要性,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正确的影像诊断必须要结合临床和病理,影像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病理、临床的支持,必须从影像学的视角对病理学及临床进行再认识、再学习。

    4 注重大学本科阶段早期基础知识的积累

    想在影像医学上有所建树 ......
上一页1 2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605 字符